:::商品內容介紹
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
商品編號 20640104
賣場編號 7532692

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

建議售價$290
79$229
賣貴通報
3期 每期 78元起
分期表
  • 作 者: 陳志恆
  • 出版社: 圓神
  • 出版日: 2017 年 12 月 1 日
配送
數量
  :::放入購物車
特別推薦



內容簡介:


「對於孩子,你給的是愛還是傷?」
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
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「老師,可以和你聊一下嗎?」
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,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


哪一種關係,最令孩子感到痛苦?
不是霸凌、不是成績,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!
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、演講工作坊經驗,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,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?考不好?睡不飽?被禁足?都不是——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,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!

壞掉的大人們常說……
「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、睡得好!」
——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「孩子狀態」的父母。
「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,我就謝天謝地了!」
——總是把孩子當「無能的人」、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。
「我常想乾脆別管了,但就是放不下!」
——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、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。

受傷的孩子們會說……
「我想……,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。」
——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,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。孩子逐漸長大後,有了不同想法、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,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,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。
「不論我再怎麼努力,都不會被肯定。」
——青少年時期,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,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,長大後,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。
「我不想跟大人講,反正講了也沒用。」
——說著尊重、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,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。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,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,卻容易形成在社會、職場上的人際疏離。

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——
你得知道,
——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,是多麼努力地撐著
你得理解,
——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
你得明白,
——孩子站起來走向你的路途有多麼漫長
你得記得,
——孩子時刻都在觀察你是否願意傾聽、支持他

孩子是世界最美好的總和,帶著傷的我們,怎麼做才能和孩子一起獲得幸福?

給孩子力量,也需要刻意練習!
作者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許多受了傷的孩子,以及那些與孩子互動最緊密的大人——父母師長、親戚長輩……讓大人練習陪伴、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:關懷、尊重、支持與肯定,這將使孩子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,知道自己值得被重視與被愛,並且被允許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。

【名人推薦】

學校教師、心理師齊聲推薦
余懷瑾│一○五年教育大愛菁師獎、作家
胡嘉琪│美國執業心理師、《從聽故事開始療癒:創傷後身心整合之旅》作者
王雅玲│彰化縣陽明國中退休教師
王智誼│諮商心理師
吳姵瑩│諮商心理師、愛心理iSpace創辦人
林上能│成功高中輔導組長、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、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
林子翔│心理師、輔導教師、諮商博士候選人
洪一賓│國立彰化高商教師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
胡展誥│諮商心理師、作家
施錫昌│國立彰化高商教師、彰化縣SUPER教師
張祐誠│諮商心理師、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副所長
陳素惠│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、諮商心理師
陳星合│星合有限公司創辦人
曾明騰│員林國中教師、一○二年SUPER教師全國首獎
黃淑瑮│高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黃靜萍│桃園市振聲高中輔導主任
蘇絢慧│諮商心理師、心理叢書作家——不再傳遞傷,感動推薦

志恆用流暢、精鍊且富情感的文字,描繪出多年在輔導工作中遇見的「青少年與大人們」,我閱讀時總在心中喊著:「是的!這就是我想送給那些受傷與疲憊不堪的孩子、師長與父母的話啊!」是一本有故事、有方法的好書。
——張祐誠(諮商心理師、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副所長)

一本老師、家長一定要看的書!作者結合教育現場真實案例,透過專業的輔導諮商技巧剖析個案,深入淺出、明瞭易懂,並給予實質的建議,著實為老師開啟了另一扇窗,也為父母上了寶貴的一課。
——施錫昌(國立彰化高商教師、彰化縣SUPER教師)

我們自以為的愛,正在啟動孩子對生命的熱情,抑或讓孩子失去生活的力量?我們自以為的愛,是真切的愛,讓孩子在自由中找到真實的自己,或是盲昧的愛,只是企圖讓孩子在我們的控制與壓抑中成就我們自己?到底,我們是愛自己,還是真正地愛孩子?
志恆老師透過這本書,不斷提醒身為讀者、也同時是師長或父母的我們,放下自己,重新檢視與反思,進而覺察自己未曾察覺的那些「自以為」,從而啟引我們以更全面的角度與方式來重新看見、認真看待每一個孩子。
真正的愛,是看見孩子的價值,鼓勵並陪伴孩子成為他/她想成為的樣子。誠如志恆老師在書中點醒我們的,真愛,不應是阻礙,更不該是傷害。
——洪一賓(國立彰化高商教師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)

讀著志恆老師的隻字片語,無數次家訪畫面湧上心頭。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身為老師的我們去陪伴、關愛、盡力協助,以引導原生家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。志恆老師在書中透過許多學生個案的引導剖析與互動協助,點出了大人世界的光怪陸離,讓每一個受過傷的愛,藉由心理助人模式進行療癒,幫助了許多無助的孩子、父母和師長。一份真正的愛,需要學習,也需要引導,更需要同理。本書透過實際案例分享讓我們成長學習,誠摯推薦給大家。
——曾明騰(員林國中教師、一○二年SUPER教師全國首獎)

年紀越大,越明白一件事:人的本質其實很簡單,我們渴望被看見、被理解,然後,自在地以各種樣貌活在世界上。感謝志恆老師以第一線實務經驗,巧妙融合專業,讓大人有機會接受自己內心的傷口,和過去的自己和解;同時學習真正愛孩子的方式,學習看見、理解孩子,並和孩子一起追求生命的本質,活出真實的人生。一本獻給大人的真情書,值得用心閱讀。
——王雅玲(彰化縣陽明國中退休教師)

一本助人工作者溫暖的專業書寫。不管是受傷的孩子,抑或對教養、教育充滿困惑挫折的大人,相信都能從書中得到啟發與助益。
——黃淑瑮(高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)

認識志恆多年,從青澀大學生、輔導教師到心理師,尤其是脫下教師的身分步上行走江湖的勇氣與毅力,正是行動心理師的最佳實踐!
——王智誼(諮商心理師)

這本書,深刻反映了世代演進中親子的多元議題,教科書來不及納入的實例,早已活生生演示在不同家庭中;字裡行間不僅展現了志恆老師細微觀察與洞悉世事的眼光,也是第一線助人者在實務現場最好的教戰手冊。
——陳素惠(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、諮商心理師)

一直以來,我認識的志恆老師,是個充滿愛的人,他對親職教育的熱情,對孩子成長的積極參與,都很讓人感動。志恆老師幫助了迷惘的孩子,以及許多憂心不已的家長,他在本書寫下許多動人的故事,累積出一套協助孩子與家庭的思維和態度,非常適合家長和助人工作者。推薦給大人們閱讀,這本書,能讓我們獲得更圓滿的親子關係。
——吳姵瑩(諮商心理師、愛心理iSpace創辦人)

書裡寫的是青少年的困頓、父母的焦慮,但我更喜歡的是志恆以他一向誠懇、真摯、細膩的情感與文字功力,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溫柔心事,讓所有讀者,從心底開始悸動。
——林子翔(心理師、輔導教師、諮商博士候選人)

如果您總是很用心、很用力、很挫折地在愛孩子,邀請您一起透過志恆老師溫暖而樸實的文字,重新認識這「無力」世代下,我們和孩子間說不清的內在狀態,透過實務經驗「給力」的提醒,當我們安頓好自己時,也才能安頓孩子。
——林上能(成功高中輔導組長、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、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)

讀了志恆的文章之後,在想如果能在求學時就認識他,透過他的專業來撫慰我心中受傷的小孩,該有多好。看著書中的案例,想回到過去,藉由老師的溫暖引導,鼓起勇氣面對心中的陰影。現在的我有許多機會站上講臺,總是提醒自己,愛別人前要先學會愛自己,希望我們都能透過這本書將我礙你,變成我愛你。
——陳星合(星合有限公司創辦人)

序跋:


【前言】

嚴肅地看待每個來訪的生命

  「老師,可以和你聊一下嗎?」我抬起頭來看著她。

  是一張蒼白、憔悴的年輕面孔,眼神中透露出些許不安。

  在那之前,她已在輔導處門外躊躇徘徊許久,終於鼓起勇氣,推開門,迅速地走向我。彷彿稍有猶豫,心裡的另一個聲音會拉住她往回走。

  我問她怎麼了?她遞給我一張對折工整的紙條,示意我看看紙條裡頭的內容,彷彿想說的都寫在那上面了。

  看完之後,我問她:「這樣的情形持續多久了?」

  她告訴我,已經三個月了。

  「這麼久了,一定撐得很辛苦吧?」孩子點點頭,眼眶已泛紅。

  「想必妳忍了很久,才鼓起勇氣來找我的吧?」

  「妳很勇敢,也很堅強,真的很不容易。」我看著她的眼睛,「好,現在什麼都先別說,我們約時間談談,讓老師試著協助妳。」

  永遠忘不了的話——

  「老師,可以和你聊一下嗎?」

  那是一位心因性飲食失調的高三女同學,有著纖瘦的身形、清秀的面孔,成績向來優異,是班級幹部、也是學校慶典活動的專職司儀,獨自一人在學校附近租屋外宿。每天晚上補習完回到宿舍,準備開始熬夜念書時,就會無意識地抓起食物拚命往嘴裡塞,一直塞、一直塞、一直塞……無法停止。沒有飢餓感、也沒有飽足感,只知道吃進去的食物快滿出來了,卻還不斷進食,又一邊哭泣,直到凌晨,太陽升起。

  經過一次會談,我評估她的狀況後,聯繫家長轉介醫療機構,並要求家長讓她搬回家裡,改為每天通車,好在家人的陪伴下,讓飲食與作息逐漸恢復正常;同時配合一週一次的心理會談,以及定期回診就醫,情況逐漸獲得控制。幾個月後,孩子畢業了,進入不錯的大學就讀。

  幾年過後,我仍然沒有忘記,當初孩子帶著紙條前來找我時,那不安與惶恐的面容。更不會忘記那句話:「老師,可以和你聊一下嗎?」

  尋求心理助人服務與病痛求醫大不同

  常有人問我,校園中的孩子真的會主動去輔導處找輔導教師求助嗎?

  不多,但仍然是有的。

  剛進入心理助人服務這一行時,很少想過求助者尋求協助時的心情。過去常有錯覺,輔導教師坐在學校的辦公室裡,自動就有學生找上門,就像感冒了去診所看醫生一樣稀鬆平常。

  然而,在學校裡接觸的個案多半是由師長轉介而來,或者透過心理測驗等資料篩選出來,被我主動約談的。他們因為被要求而前來,就算有求助的需要,也是被動地接受邀請後進入個別諮商中。這與主動走進輔導處,站在輔導教師面前開口說「老師,我有個困擾,想請你協助我……」的同學,是截然不同的。

  獨自苦撐許久,直到痛苦指數破表

  主動前來求助的孩子有一些特徵。首先,他們通常忍了許久才尋求協助。

  當困擾出現時,他們多半認為靠自己的力量就有辦法克服。等到問題越見失控,有時會求助同學好友,有時不好意思說,於是繼續隱忍,直到撐不下去,痛苦指數爆表,才會起了找專業人員談談的念頭。

  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韌性十足,這麼一忍,往往幾個月到半年,我甚至聽過一個孩子說,他從國中起就想找輔導教師談了,卻等到高中才真正有所行動。

  當然,他們絕對不會在下定決心求助後,就這麼走進輔導處,就像到巷口的小七買杯咖啡這樣輕鬆容易。

  我事後訪談幾個孩子,他們不約而同地告訴我,在正式推開輔導處大門之前,曾有好幾次折返回班上;而最後選擇找幾位同學「壯膽」一同前來的,也不在少數。

  孩子會觀察大人是否足以信任

  此外,孩子會簡化自身問題的嚴重性。他們很客氣,帶著困擾、鼓足勇氣前來找我時,總是說:「老師,您有空嗎?可以和您談一下嗎?」彷彿他們的困擾只要談個幾分鐘就可以解決了,然而事實上,多半不是談「一下」這麼簡單而已。

  其實,孩子們內心真正的想法是,因為自己微不足道的小事,而給看起來很忙碌的師長增添麻煩,真是不好意思。孩子們的體貼,令我感動不已。

  我常思索,孩子憑什麼信任我、願意來找我,而不是其他的師長?別懷疑,許多孩子來找我之前,未曾和任何大人討論過自己的困擾。

  我沒有任教他們的課程,頂多在新生訓練或每學期一次的入班心理測驗結果說明時,與孩子們見面;他們知道學校裡有個叫做輔導處的辦公室,卻搞不清楚裡面有著哪些牛鬼蛇神。

  孩子們告訴我,他們早就觀察我很久了。從他們知道輔導老師可能是可以求助的對象開始,他們會透過參加輔導處舉辦的各式活動、講座、小團體,加入輔導處的志工,或者爭取擔任輔導股長一職,來增加與輔導老師互動的機會,藉機觀察這個號稱能提供協助的人,是否值得信任。

  正視那些需要被幫助的生命

  原來如此啊!當我明白了這些,便深刻地意識到,從事心理助人工作時,每分每秒都需要戰戰兢兢、馬虎不得;不僅是心理助人工作者,所有名為教師的人都該有如此的覺悟:

  你得知道,孩子在真正找上你之前,是多麼努力地撐著。

  你必須肯定他的堅持,嚴肅地正視他的困擾,別輕易否定他提出問題的嚴重性。

  你得理解,孩子很擔心增添你的麻煩。

  你必須強化他求助的合理性,肯定他的勇敢與體貼。告訴他,你很開心他願意給你機會協助他。

  你得明白,孩子從班上走到你辦公桌前的路途有多麼漫長。

  有時候,師長得主動出擊,多些關懷與問候,或許能縮短孩子走這條路所花費的時間。

  你得記得,孩子時時刻刻都在觀察你,思量著你是否是個願意傾聽、溫暖支持、值得信任的對象。

  你得時時刻刻表現出友善與開放的態度;當孩子開始對你傾訴心事時,也鬆懈不得。你得尊重他想說什麼,以及說多少;你得保證他與你接觸時是安全的;同時,你要不帶評價地接受他所說的一切。

  別忘了,在助人關係結束前,孩子都在觀察你的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。一旦感到不夠安全,他們會用各種看似禮貌的藉口,「拒絕」你所提供的服務。

  這些是我在校園中從事心理助人服務近十年時光,孩子們教會我的事。謝謝我的學生們,因為你們的勇敢、主動與信任,才讓我有機會協助你們;而我從你們身上學習到的,總是比我所能給予你們的多上許多。

 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

  我是一個在校園中提供心理助人服務的實務工作者,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們工作。孩子們在會談室中與我分享他們的痛苦,多半和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,如同阿德勒心理學主張的:「所有的困擾都來自人際關係」。

  哪一種關係型態最令孩子們感到痛苦?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,最大的困擾常源自於那些生養他們、照顧他們,每天與他們密切互動的大人們——可能是父母,有的則是師長。

  許多孩子來自失去功能的家庭,有著疏忽管教、高控制欲、內在匱乏以致話語總充滿怨念的父母;也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遇到令他們感到挫折與心寒的教師,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他們的自信心。

  此外,校園裡仍有許多教師活在過去的時空裡,固執地採用古老、無效又毫無彈性的教學方式;無視於教育環境的改變,硬將舊有的教育觀點與做法,強加在學生身上,令學生敢怒不敢言,同時覺得疲憊不堪。

  這樣的故事,我聽過太多了。本應友善地教導與照顧孩子們的大人壞掉了,但受傷的卻是孩子,被送來療傷止痛也總是孩子。而那些壞掉的大人,卻沒有機會被送去好好地「維修」一番,因為他們總是無法覺察自己的言行,是否為孩子帶來了傷害,甚至堅持這是一種愛、是教養孩子最好的方式。

  孩子的生命故事每每凸顯出大人世界的荒謬。大人們愛面子、好比較、不重承諾、雙重標準、虛偽做作、自以為是、匱乏無力、過度干涉、難以自省、情緒暴衝……各種惡形惡狀被包裹在所謂「愛」的糖衣下,將其合理化地告訴孩子:「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!」於是,孩子們的認知錯亂了,孩子們的內心出現矛盾衝突:究竟該相信哪一個面貌的大人?

  然而,細究大人們的成長過程,可能也曾有著相同的際遇,在傷痕累累中長大。大人們內心的創傷,使其不自覺複製了過往照顧者的行為模式,那是從小面對照顧者種種情緒壓迫時的因應之道;久而久之,便在成長過程中將自己形塑為最不喜歡的樣貌。等到長大了,擁有更多力量之後,再把這些令孩子痛苦的行為模式傳遞下去。

  青少年的心思是相當敏感的,這個時期的孩子正準備邁向自立,需要感受自我價值,也需要獨立做自己。只是,大人的愛,好沉重,孩子無法從中自在地活出自己的樣貌,得分出好多力氣來回應父母師長的需求。不聽從父母的,內心會抱著強烈的愧疚感;不走自己的路,又感到遺憾萬分。

  聽著孩子的故事,我常覺得無能為力。我無法進到家庭中去改變他們的父母;我難以代替孩子出面與令他們挫敗的師長溝通;我更無力去改變社會上某些過時、扭曲、不友善、充滿歧視且缺乏彈性的價值觀。

  我能做的,就只是陪伴孩子,幫助他們長出更多的力量,去對抗那些壞掉的大人施加在他們身上的一切;並且讓孩子有所自覺,不再複製大人壞掉的行徑,走上那些父母師長一再犯錯的路。

  心理助人者或孩子身邊的師長,能帶給受傷的孩子最好的禮物,往往是一段具「矯正性的情感經驗」(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)。也就是為孩子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際關係模式,有別於他在原生家庭中的人際互動,或者有別於他與師長互動時的痛苦經驗。

  在這段另類的關係中,孩子們體驗到的是穩定的情感連結——被關懷、被尊重、被支持與被肯定,這將會使他們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與重要性,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與被重視的,並且被允許用自己的姿態展翅高飛。

  與其說助人,不如說是自我修煉

  每一次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收穫最大的總是自己。

  在心理助人工作中,我得時常面對內心的無力與焦躁,看見自己與孩子一樣匱乏無助。當面對孩子龐大的情緒風暴時,我也得學習如何安頓自己,並且穩定地將孩子的情緒給承接下來。

  每個孩子都是一面鏡子,讓人赤裸裸地照見了自己最脆弱與醜陋的一面,同時讓生命有機會重新選擇與成長。一次又一次,與其說助人,不如說是一種自我修煉的過程。

  在這本書中,有著許多我與青少年孩子們之間互動的故事。這些文字不只是故事而已,更有著我在從事青少年心理助人工作時的體悟與反思。為了保護當事人及符合助人專業倫理,故事中的人物、情節及背景皆經過大幅度改編。

  而我真正想做的是從孩子們的故事中,呈現出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——許多大人壞掉了,卻用令人窒息的愛強加在孩子身上。同時,我也盡力去描繪,這些受傷的孩子們,內心其實有著強韌、勇敢與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生命力。他們是如此堅強地撐著,拚命地對抗來自大人世界的種種壓力與苦痛,並努力讓自己不成為下一個壞掉的大人。

  我們都該向孩子學習。孩子是我的老師,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,往往比我能帶給他們的多上許多。

  我很慶幸自己走上了心理助人之路,在助人的過程中,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。

 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句話:「老師,可以和你聊一下嗎?」

  心理助人是用生命陪伴生命、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,我們怎能不嚴肅地看待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們呢?

目錄:


推薦序 如果這是一本校園輔導手冊 余懷瑾
推薦序 看見實踐「愛的行動」的希望 胡嘉琪
學校教師、心理師齊聲推薦
前言 嚴肅地看待每個來訪的生命

Part Ⅰ 受傷的孩子與渴求愛的靈魂
01孩子活的是誰的人生?
02當孩子口中只剩下「不知道」
03活在「無力世代」?
04都是they的錯!——當孩子出現「託付心態」
05只是「消極配合」?——當孩子不願再和你對話
06討愛的孩子?
07說不出口的困境?——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
08你是回到「孩子狀態」的大人嗎?

Part Ⅱ 壞掉的大人與令人窒息的愛
09你的一句話,傷了孩子一生
10孩子的未來,你決定?
11別讓孩子複製你的委屈
12現在的孩子很有事?
13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廢?
14為什麼你無法對孩子放手?
15沒有叛逆期的孩子們
16冷漠的大人與疏離的孩子

Part Ⅲ 在關係中帶給孩子更多的力量
17老師,你願意相信我嗎?
18成為他人身邊穩定而堅強的存在
19改變,一次一點點就好
20你是否不曾好好聽孩子把話說完?
21「微諮商」的力量
22助人工作者一定得「做點什麼」嗎?
23在真實的生活中了解自己——心理測驗的迷思
24剛剛好的陪伴

Part Ⅳ 那些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事
25是幫助孩子,還是幫助你自己?
26從陌生到熟悉
27慢慢來,比較快!
28你和孩子的互動是真誠的嗎?
29面對暴衝的靈魂,你準備好了嗎?
30青少年輔導諮商的售後服務
31傾聽的本事
32助人工作不只是良心事業,更是專業

結語 在另一個場域中繼續守護孩子的成長
▲ 收起內容▼ 展開特別推薦
商品規格
:::商品規格說明
  • 作 者: 陳志恆
  • 出版社: 圓神
  • I S B N : 9789861336404
  • 頁 數: 320
  • 規 格: 14.8cm×21cm
  • 裝 別: 平裝
  • 印 刷: 單色
  • 出版日期: 2017 年 12 月 01 日
▲ 收起內容▼ 展開商品規格
商品保證
  • 保固服務:若商品本身瑕疵或運送過程產生瑕疵,我們提供15日鑑賞期服務(包含例假日),請於取貨後2~3天再至訂單查詢頁面點選“我要退貨“的連結,直接線上填寫退貨單 ,詳情請參考退貨詳細辦法
  • 顧客諮詢服務中心:本站客服中心。
▲ 收起內容▼ 展開商品保證
商品運送
  • 免運費。
  • 我們所提供的產品配送區域僅限於台灣本島(外島地區的朋友請利用台灣親友地址做為收貨地址)。
  • 在確認交易條件無誤且有庫存後,[宅配]將於您付款完成後約1-3個工作天內送達,[超商取貨]將於您訂購完成後約2-3個工作天內送達,貨到門市後將簡訊通知您。
  • 若選擇超商取貨,請於指定期限內至門市付款取貨,如有多次未取紀錄,未來將無法使用超商取貨進行訂購。
  • 預購/訂製等特殊商品將依網頁說明時間出貨。
▲ 收起內容▼ 展開商品運送
購買說明

遊戲軟體商品說明

  • 提醒您請注意使用時間,避免遊戲沉迷。
  • 如遊戲軟體以購買遊戲點數[卡]、虛擬遊戲幣或虛擬寶物作為付費方式者,應標示其付費內容及金額。請消費者注意其付費內容及金額、遊戲部分內容或服務是否需另行支付其他費用。

發票寄送

  • 發票將在付款完成、出貨後開立,將會email通知您,更多詳情可參考「電子發票流程說明」,紙本發票請參考發票常見問題
  • 發票金額是扣除您使用購物金或福利金折抵後的自付額。若您使用信用卡紅利或福利金後訂單金額全額折抵,將不另行開立發票。

售後服務

  • 若您收到的商品有瑕疵或異常問題,想更換商品(限相同商品),請參照換貨詳細辦法
  • 您所購買的商品依法享有十天內無條件退貨的權利,請參考退貨詳細辦法

客服中心

  • 有關購買、付款及運送方式的更多說明,請參考服務說明,如仍有問題歡迎聯繫客服中心
▲ 收起內容▼ 展開購買說明
:::放入購物車

放入購物車

商品已放入購物車
您的購物車共有0件商品,共計0元(折扣前)

加入追蹤清單

商品已加入追蹤清單
您的追蹤清單共有0件商品